这几天“独角兽”公司参股概念可谓相当火热。特别是小米、富士康概念股的连续大涨,让本来平静的A股市场掀起了一波“独角兽概念股”的风潮。前有360借壳上市,后有富士康快速过审,似乎都在印证着A股向互联网科技公司敞开大门,“即报即审”的传闻。
据统计,目前全球“独角兽”企业已有276家,基本上不是在美国就在中国。但对投资者而言“独角兽”企业更像一个全新的概念。
“独角兽”公司是什么?
“独角兽”公司一般是指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上,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这类型公司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
1、具备高估值——10亿美元以上。估值超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常被称为超级“独角兽”;
2、具备高成长——发展速度快,稀少;,一般为十年左右;
3、创办时间较短——通常创业十年左右为衡量标准。
“独角兽”公司以三类为主
一类是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这类独角兽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其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生活性服务企业,几乎可以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理财有陆金所、蚂蚁金服,手机支付有微信、支付宝,吃饭外卖有美团点评、饿了么,旅行服务有携程,交通出行有滴滴、摩拜、OFO,看电影有猫眼、格瓦拉……我们的生活甚至都有些离不开这些独角兽了。
第二类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因素与制造业的融合,这类企业有一些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国在智能手机制造上的优势,采取互联网销售模式快速成长,并积累了众多的粉丝。如今,小米已经构建起来完善的生态圈,将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大疆、蔚来汽车分别在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构建起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制造优势相融合取得的成就。
第三类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核心技术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独角兽,在所处领域已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但还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在人工智能方面,Face++、商汤科技、寒武纪科技分别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芯片等领域构建起声誉。在大数据方面,数梦工场、金山云、腾云天下等依托关联方优势分别在政务、企业、视频等领域构建起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模式。在生物科技方面,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分别在单抗药物、高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包括已经在A 股上市的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方面也有领先优势。
选择国外上市如何回归A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角兽回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IPO绿色通道;一种是中国存托凭证(CDR)。直接IPO的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春节前证监会虽然一度内部叫停IPO审核,但对富士康开辟了审核的“绿色通道”,比起其他苦苦等待的准上市公司,富士康股份的IPO堪称光速。而CDR则是境外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从而实现股票的异地买卖。
警惕巨兽收割韭菜
虽说独角兽公司被大量看好,但是,就像曾经的乐视网、风行网等互联网公司一样,这些独角兽一方面飞速成长、估值飙升,一方面又有很大风险,一旦增长乏力、泡沫破裂,投资者所受的损失也颇为巨大。所以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还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如果独角兽企业回归的定价与估值偏高,甚至透支掉未来数年的盈利预期,那么独角兽企业的回归,并未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为投资者带来福音。
再者,为独角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会否引发大量企业的跟风效应,部分浑水摸鱼的企业可能会趁机完成发行上市的目标,最终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绿色通道乃至特殊通道,而导致资本市场变相提升融资的需求。由此一来,直接反映到股票市场身上,则是融资压力加剧,投融资功能的进一步失衡。
最后获得绿色通道、特殊通道的独角兽企业完成上市任务之后,后续的限售股解禁减持的问题可否获得实质性的解决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菜鸟学理财》是云掌财经打造的一档理财类栏目,每天为您奉上理财技巧、省钱攻略、花钱窍门、投资方法等知识,意在成为一档有趣而实用的泛财经栏目。
微信扫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