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行业大哥陆金所,近年来真是流年不利。
先是闹出了债转风波,搞得人心惶惶;接着又传出逾期消息,由于陆金所处理不妥,也是弄得满城皆知,对品牌造成严重损害。
这两件事好不容易平息下去吧,现在又有投资人出来怼所长了。主要是因为不满陆金所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改变旗下一款产品“稳盈-e享计划”的借款利率,导致投资人利益受损。
债券回购的杠杆原理
虽然”稳盈-e享计划’看似收益不高,很多人甚至都看不上它,但若没了它,陆金所里的明星产品“稳盈-安e”和“稳盈-安e+”可就玩不转了。
起初,稳盈安e因为投资期限长(36个月)而并不为大多数投资者看好,尤其是它的等额本息模式,在不进行更多操作情况下的年化实际收益率仅4%左右,可谓鸡肋。
虽然陆金所提供了“稳盈-安e”二手交易的债权转让平台,但依旧交易寥寥,甚至有时持有“稳盈-安e”的投资者要降价让利才能成功转让。
这样尴尬的局面显然和陆金所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一番精心准备后,一个带有杠杆性质的投资方式出现了,那就是以“稳盈-安e”产品为标的稳盈e享计划。
以购买了一万元“稳盈e+”产品为例,可在达到一定期限后,以4.5%-5.5%的年化收益率将其出让一个月,获取持有产品现有价值的90%资金,用来继续投资该产品。
精明的投资者很快就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投资机会。
具体的操作模式就是将“稳盈-安e”通过E享计划变现,变现而得的资金继续购买“稳盈-安e”,这样无疑就可以获取“稳盈-安e”8.4%收益率和e享成本4.5%-5.5%之间的利差。
通过这种加杠杆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稳盈-安e”的收益率,甚至可达到13%的极端年化收益率。
正所谓资金都是逐利的,在陆金所这种成功的指引下,大量持有“稳盈-安e+”的投资者开始加杠杆参与e享计划,并且将e享出来的资金转投“稳盈-安e+”。
以往滞销的二手“稳盈-安e”立刻成了香饽饽,变得一货难求,巨大的交易量也成功让陆金所跻身到了P2P一哥的位置。
所以有人曾经这样评价“e享计划”:“e享计划”是最好的产品经理设计出来的最好的产品。
首先,它解决p2p资金的流动性问题,投资者可以放心的将资金投入,并且可以随时通过e享收回资金;
其次,是将短线大资金引入所长的p2p项目,没有机构愿意投资3年8.4%的P2P项目,但买e享计划变相也就是买P2P了;
最后,对于高手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通过加杠杆增加收益。
可以说,陆金所网贷规模如此大,“e享计划”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它,谁还会想着去抢一个长达3年的标,实际循环利率很难达到7%,并且中途无法撤退呢?
不过这种模式看似多赢,但存在致命问题。黄牛反复质押借款加大杠杆,让平台规模扩大数倍,风险也扩大了数倍。比如原本100万的资产,被20个人买掉。但在黄牛的折腾下,产生了300万的交易量,投资人从20个可能扩大到了50个、70个。
把这个规模扩大1万倍,就是100亿,中型平台就是这个规模。然后在杠杆的作用下平台做了500亿的规模,一旦底层资产出问题,如果没有杠杆作用可能是1万人受到牵连,但现在成了10万人一起损失,这就很容易引发社会重大群体灾难事件。
网贷黄牛真的赚钱吗?
首先,我们就要再提出一个“预期收益”的概念。还是以上述的黄牛投资为例。假设平台坏账率是1%,那么他有1%的概率会在第一笔投资中就踩雷——损失全部本金,而且要赔出之后是所有净值标的本息,结果就是损失49275元。如果是他在第二轮杠杆中踩雷,那么就会亏损37675元——每一种中雷的概率和损益都是可以算出来的。当然咯,他依然有着89%的概率可以盈利3742元。
那如果把所有的以上收益和收益发生的概率算出来,最后做一个综合,就可以得到预期收益率。
10000元本金,0.8杠杆下,如果借出收益率16%,净值利息率10%,坏账率1%,进行10次套现,最终的预期收益是1639元。
幸苦做了那么多工作,结果的预期收益率还是16%左右,和你完全没有黄牛的收益没啥差别。
如果我们进一步计算的话,可以发现黄牛的预期收益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平台坏账率。当平台坏账率提高到2%的时候,这组投资的预期收益会骤降到-388元,变成亏本的买卖。
所以可以说,陆金所的这个行为虽然可能引起投资人的不满,但也是响应监管要求的明智举措。只不过,不能加杠杆的网贷产品对老客户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客户大量流失是必然的,陆金所自己也要不好过了。
《菜鸟学理财》是云掌财经打造的一档理财类栏目,每天为您奉上理财技巧、省钱攻略、花钱窍门、投资方法等知识,意在成为一档有趣而实用的泛财经栏目。
微信扫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