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开发商在想什么?地产项目批量智能整装内参
到7月为止,明源云链发起举办的2018年度中国房地产供应链大会(巡回)进程过半。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和举办方,明源云链见证了开发商精装修房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变迁:除了钢材、水泥等建筑墙体材料之外,变化最大的当属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居品类的升级,突出表现为智能家居在精装修房项目中大批量、高频度的运用。
那么,开发商为什么要用智能家居,偏好什么样的技术,喜欢什么样的产品,最终倾向什么样的品牌……总的来说,地产开发商的一些策略考量,既在意料之中,但也出乎意料。
三年时间,开发商想通什么
确切地说,明源云链2017年才开始邀请智能家居品牌供应商,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房地产供应链大会,原因也简单,就是应参会房地产开发商提出的需求而邀请。2017年之前,偶然也有智能家居供应商希望参加这类对接大会,但因开发商并无提出明确需求而搁置起来。
转变发生在2017这一年,这是为什么?
从诸多个案了解到,2015年或者2015年之前,开发商的态度首先是质疑。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用智能家居?到了2016年,开发商原则上已不排斥智能家居,但它们的需求往往是天马行空,过度关注某项功能。比如说,下雨天能不能给自动关个窗什么的。
2017年开始,万科、绿城、阳光100、绿地、建业、碧桂园、新城、保利、中海、金科、金地、龙湖等100强开发商,都主动使用了智能家居。大都从各自高端产品线起步,但也不是绝对的。它们的转变在于,智能家居既然已是大势所趋,那就不再考虑智能家居用或者不用的问题,剩下的只是考虑用什么技术、用什么产品以及用什么品牌的问题。
从2015年到2018年,开发商用了三年时间大概想通了一个问题,即不与大趋势对抗,而智能家居无疑是精装修房项目的最大趋势,没有之一。
zigbee绝对主流,因何而来
开发商提交的采购需求,普遍未提及KNX、以太网等有线智能家居,但精装房项目应该选用什么样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让绝大部分开发商犯愁。当然,巨型开发商不是问题。
梳理一下主流开发商已经采购和正在采购的智能清单,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Bluetooth技术智能家居从未出现在采购清单上。Bluetooth属于点对点通讯,超短距离的传输,组不了家居系统,没有入选意料之中。Z-wave技术智能家居也未出现在采购清单上。Z-wave智能家居供应端国内基本上没有,而且通讯不加密,也不属于民用。
RF技术智能家居收到开发商需求但未发生真实的采购。RF技术除了价格低廉之外,几乎什么什么优点。如果要批量安装,会出现同一楼层住户之间串联、串控等混乱现象,张三家可控制李四家的家居设备。
Wi-Fi技术智能家居出现在智能家居采购清单上,以智能家电居多。Wi-Fi技术本身并无致命弱点,但就因为家里Wi-Fi联网设备过多,加入智能家居后很容易造成人机交互延时,容易让用户误判是产品的问题,而不是Wi-Fi的原因。
zigbee技术出现在智能家居套餐清单上,从单品到系统均为绝对主流。可能的原因是,除了zigbee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和组网能力适合做系统之外,主流供应商均为zigbee技术。
智能加法和减法,什么套路
当开发商在精装修房项目主动使用智能家居时,反而说一切华而不实的智能化噱头已被过滤掉了。从开发商发布的采购清单看,它们普遍关注且偏爱智能家居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这通常由以下四大智能系统的功能集中体现:
智能安防系统,一般包括了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门窗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智能照明系统,也就是将所有传统的开关面板替换为智能开关面板;智能窗帘系统,通常配备在主卧、客厅;智能环境系统,用智能控制类产品将空调、新风、地暖统一接到全居系统。
以智能安防系统为例,多数开发商的考虑是,入户门有智能门锁,窗帘和阳台推拉门各装有门窗磁传感器,第一时间掌握家中的异常情况,也有助于家中安全的双保险。
具体到一个开发商,它们各有各的智能精装“加法”和智能精装“减法”。智能样板间除了上述四个智能系统之外,加配语音机器人(或智能音箱)、智能魔镜、背景音乐。这是“加法”,旨在强化科技感和体验性。比如,配背景乐不是为了音乐,是为了让样板房自己“说话”,向潜在购房者介绍项目。相反,向业主实际交付的智能精装房,上述四个智能系统,从空间上减配或者从功能上减配,不会配齐,这是“减法”,也是它们眼中的标配。
批量整装偏好什么样供应商
点对点的调查表明,开发商当下使用智能家居的动机,主要想为精装修房项目增加议价空间,以便对冲政府限价的部分损失。所以,开发商尤其看中供应商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产品力以功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衡量,品牌力以产品的设计美学及其外观视觉来体现。
从开发商发布的中标信息看,有意思的现象是,中标项目最多、中标频率最高的智能家居供应商是一个叫ORVIBO欧瑞博的公司。被问及原因时,开发商的回应是,同一个城市慢慢地有很多智能楼盘亮相,楼盘安装智能家居本身难以有所不同,ORVIBO欧瑞博设计感强、颜值很高的智能产品,此时很容易成为精装楼盘辨识性高的差异化卖点。再者,ORVIBO欧瑞博智能产品的功能实用性、使用稳定性,之前已有开发商同行数十个楼盘批量安装的验证。
除了首选供应商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之外,开发商普遍还看重两个因素:
研发能力。单纯从功能角度评判智能家居的开发商很少了,成熟的开发商最终选用有五六年以上研发历史、定位专业的智能家居供应商,而以OEM方式介入智能家居的边缘厂商大都被排除在采购之外,这指的是对讲、门铃、猫眼、窗帘等背景的智能家居非专业供应商。
自有工厂。这意味着批量安装供应链有保证,出货可预测,也有足够的项目交付能力。
本文来源:深港财经责任编辑:佚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