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地产重仓惠州 距千亿目标还有多远?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价格“洼地”的城市,对外地户籍“不限购”的惠州成为了购房的新一轮热点。
新力地产,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新锐房企,更是在惠州布下了“一城22盘”的投资重仓,并迅速成为了2017年惠州市的销售亚军。
据透露,截至目前,新力在惠州区域项目开发及储备超过1000万平方米,占比超过集团总量的1/3。2018年,新力地产在惠州预计供应货值超300亿元。
据新力副总裁佘润廷透露,新力近中期的目标是1000个亿。选择一个城市进行深耕,是新力一贯以来的投资逻辑,在新力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城市的发展周期。
惠州投资热
惠州楼市的热度吸引着更多房企来到这里,2017年惠州一手住宅成交量达到13.38万套,超过深圳、东莞、中山的总和。
2018年1-4月,惠州住宅网签成交达486.19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大幅上涨了18.96%,整体均价达到了11405元每平方米。
毗邻深圳,更是购房者看好惠州的重要因素。惠州的惠阳、大亚湾地区与深圳龙岗、平山接壤。根据最新的规划,赣深高铁、广河高铁、广汕高铁这三条铁路都将经过惠州城区,预计2020年从惠州坐高铁出发20分钟内可以到达深圳北站,2021年40分钟内可以到达广州东站。
据新力营销总监谭伟恒介绍,“环深片区的东莞和惠州承接了大量深圳住房的外溢需求,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惠州世联行副总经理胡光宇表示,近期大亚湾、惠东滨海、城区市场、惠阳片区外地客的购房比例都有明显增加,大亚湾外地客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此外,惠州目前土地供应量充足,据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去年发布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在2017-2019年,惠州全市住宅用地计划供应总量将达到1352.2公顷,而相比之下,同期东莞的供应总量为1017公顷,中山的供应总量仅为626公顷。
房企也青睐惠州。除了新力拿下22个项目,来自广州的海伦堡地产进入惠州的10年间,已有项目数量达16个。其中包括已开发建成的5个楼盘。
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家5000亿级房企也已深耕惠州。碧桂园在惠州临深片区拿下数个科技小镇项目,进行产业地产的实践。
在前十大房企中,还有4家企业在惠州布局,分别为保利地产、中海地产、融创中国和华润置地。其中,保利、中海和华润均突破10亿元的销售规模。
此外,富力地产、雅居乐、龙光地产、卓越集团、佳兆业集团等也已进入惠州。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新力在内的很多房企是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惠州的。2017年9月8日,泰禾集团发布公告,旗下子公司惠州市泰禾嘉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6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惠州市汇景川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泰禾集团获得了汇景川投资旗下一宗近4万平米的住宅用地。
中海地产通过与中信地产的并购,获得中信水岸城和凯旋城两个明星项目;融创中国则通过收购方式完成惠州滨海布局。
目标千亿
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新力地产以428亿元销售额排名第43位。
而在2016年该榜中,新力以161亿元销售额仅排名第97位。通过一年的时间,新力就实现了销售额的翻倍增长。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房企,仅用8年时间,便飞速实现了从0到30亿,再从30亿到100亿,再到完成400亿销售额,进入房地产企业销售50强。
去年,新力将总部从南昌迁至上海,显露其进入一线城市的野心。今年前5月,在克而瑞销售排行榜中,新力排名41,销售金额220亿。
佘润廷透露,近中期的目标是1000个亿。他表示,现在新力的土地储备超过了2000万平方米,达到了2300多亿元,“中期或者是近中期千亿目标的话,将现有的工作做好,没有太大的问题”。
“快速周转”是这家房企实现飞速发展的原因,据了解,在这种快周转模式下,新力6个月可以实现开盘,9个月就可以实现现金流的回正。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在投资策略上,新力则采取城市深耕的4+X策略,即“进入看好的城市,成为占有率第一”。
以新力的大本营南昌为例,新力已经连续多年在南昌和江西市场占有率第一。在长沙、武汉、苏州、成都等城市,新力的项目个数都快速突破了5个量级。去年才进入广州的新力,在短短时间内,已经拿下了南沙、花都、肇庆、清远等7个地块。
佘润廷解释说,在同样量级的开发商和同行中,新力在单个城市的产出基本上走在前列。“一般来说在行业内,有5个单项目的公司,就算中大规模的公司。”
不只是新力,城市深耕策略是百强榜单上位置靠后的中小型房企普遍选择的策略,融信、仁恒等房企的高管均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城市深耕策略的采用,其中融信在杭州的项目更是达28个。
但重仓一个城市,必然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对此,佘润廷表示新力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新力在进入市场之前非常慎重,“很多公司看重的是项目,我们进入一个城市,先做城市立项,真正判断城市未来是否有价值。有了城市的判断和立项,无论周期中碰到怎样的问题,我们有不忘初心的想法。”
不过,在佘润廷看来,现在的地产时代已经与过去不同,“现在是精细化的年代,做深耕的意义在于,能够将城市做深,精细化的把握周期,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间获得项目的资源。”
“大家看整体市场的时候,都会说整体市场是好是坏,每个城市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之所以在一个城市进行深耕,就是想对城市把握得更好。”他举例,当一个城市的一手土地已经冲高的时候,会适当地控制投资规模,这个阶段以收、并购为主,当城市未来发展有空间的时候,企业就会更多地参与公开市场、一级市场的土地出让。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