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要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上海将在多大程度上引领产业变革?

2018-06-06 15:38:4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哪些领域将孕育类似汽车这样的超级产业链,备受瞩目。

对汽车产业情有独钟的分析家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真正替代汽车的超级产业。电池将成为工业竞争的下一条战线,预计全球大概只有不到十个地方拥有电池超级工厂,这些工厂建在哪,将直接影响汽车业未来几十年的地理格局。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数量将升至4000万至7000万辆,美欧与亚洲的几个大国将争夺产业主导权。而格外青睐信息产业的分析家认为,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不断加强,推动新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当今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有8家是信息技术公司。全球最有财富配置权的人,要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运营,要么在投资信息技术。至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依靠的底层技术与交叉技术,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物理、化学、机械等传统学科的结合,但目前只能看到一些前兆,最终能否引领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尚需冷静观察。

人类迄今发生的几次工业革命或曰产业革命,都是在欧美酝酿发动的。有专家曾判断,目前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在大数据时代,中国由于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航天科技(000901)、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制造业及新能源领域已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加上正在打通制约信息工业和信息服务瓶颈,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短板,这或许预示中国正在逐步弥补现有科技与产业弱点,并加速培育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以引导中国步入全球最高层面的经济与技术竞争。在此过程中,资本的力量可能是极为重要的助推器,那些研发实力强大的特色化企业,以及现在看起来小微但紧密对接技术与市场变化趋势的创新性企业,其在跨产业整合方面的延伸能力,其对人类未来消费体验的前瞻性研发和测试,如果有足够的资本力量介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变迁趋势。相应的,这些企业极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将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巨大的价值重估机会。

不过,在这场关乎主要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竞赛中,绝不能低估美国依然握有的领先优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研发基础、金融服务优势以及新技术产业化经验和创新生态环境,税收和移民政策,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依然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华盛顿、纽约和硅谷作为政策、资本和创意的三大集中地带,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都难以找到足够与之匹敌的体系化存在。这使得美国有可能打造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超级产业体系,使美国在占据下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的同时,重新切割全球分工与财富版图。我国决不可对此掉以轻心。某种程度上,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究竟如何演进,以及现在被喊得震天响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究竟能否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谁也不能给出精准答案。因此,今天摆在我国战略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精准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如何精准判断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就上海而言,如今我们必须用更加动态与理性的视角来审视这座城市在全球与中国产业布局与竞争中的地位。笔者最近参加了多场有关上海产业发展的座谈会,无论是产业规划部门还是研究部门以及相关专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上海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一些专家提出,上海不能简单地以纽约、伦敦作为未来的发展参照系,亦不能被全国和周边代表性城市的发展动向所左右,而应站在如何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的视角上来分析上海的产业发展瓶颈,找到相关突破口。其中,制造业作为上海经济竞争的核心依靠力量,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的自主技术供给,显然需要更高层面的要素配置,包括成熟的基础平台、区域产业集群融合等等。

毋庸置疑,长期位居中国最具产业竞争力城市之列的上海,大科技、大产业的底蕴和优势是一些新兴科技城市难以比拟的。大飞机产业是凝聚几代航空人梦想并关乎中国经济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国家之所以将这个关乎国运的产业落户上海,就是看中了上海在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积累、产业配套、人才培养、全球价值链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但大飞机项目是资金、技术与复杂管理高度密集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当量资金投入,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更需要世界级的项目统筹和运营管理能力,特别是管理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因此,上海在大飞机产业链条中主要承担的是项目统筹、运营管理和总装,而将总部中枢功能的生产委托给国内外专业服务业者,形成从设计、生产到服务的系统集成,以最终实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这个时间跨度,可能需要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对此,上海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也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

某种程度上,当下全球产业发展正在发生不以政府规划为指标参照的变化,但政府又必须在产业发展中承担比以往更为重要的职能:既要营造“积极不干预”的创新环境,又要以精准的服务对接技术变迁与市场变化趋势。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支撑条件而论,上海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运营中心,亟须在把准全球产业变迁脉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激活有关行为主体的创新与营商禀赋,以“大科技、大产业”为突破口,引领科技与产业新突破。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