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的消费者们总是“心口不一”怎么办?
第八季变形记的主人公王境泽,4年前凭借着在节目中的“搞笑”表现,一直被众网友当做是表情包的典型人物。
王境泽在节目中扬言说道,就算饿死也不会吃你们的饭,但是转身后的下一秒,他就端起碗筷开始美滋滋地吃饭。这幅心口不一的画面后来被制成了表情包,在微信群里流传。王境泽成了网友调侃的对象。
“真香”这个梗在亚文化圈子里不断发酵、沉淀,最终走入了公共话语空间。你可以把“王境泽困境”看成是“心口不一”和“迅速变脸”的代名词。
“真香”也是今天手机厂商们正在面对的“王境泽困境”——挑战苹果与学习苹果的矛盾,取悦小众与取悦大众的错位,夸张营销与饮鸩止渴的纠结,这让一个个手机厂商如王境泽一般,它们渴望市场份额这碗米饭,却又不得不选择自己过去否定的道路。
消费者们同样处在这样的错位之中,他们“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或者“嘴上说想要,身体却远离”,这更给手机厂商造成了营销苦恼。
小米8:“失败”的产品、“成功”的营销
“失败”的产品,“成功”的营销。
这句话拿来形容小米8可能再合适不过了。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失败”和“成功”都要打上引号。
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小米8成熟完美、工艺过硬、价格适中。这是一款绝佳的商品,和小米以往的产品一样,它兼具性价比和品质感。
可惜,小米MIX带来的超预期与后来小米MIX2系列的两款产品的“相对平庸”,让所有的期待值都加到了“亲儿子数字旗舰”小米8身上。小米8还未诞生时,就是一款背负了舆论压力的产品。
显而易见,定位比MIX系列略低的小米8是没办法承载起这种期待的。虽然在发布会上小米8再度“吊打”iPhone,但竖排双摄、刘海屏这些手机行业自身同质化的问题,小米8也被扣上了“像素级抄袭”iPhone X的帽子。
公众过高的预期与小米8太过稳健的产品定位,直接造成了发布会结束后的初期,小米8在科技圈口碑崩盘。
正如导演组的几个人讨厌王境泽并不能影响公众喜欢王境泽。
科技圈也就这么几千号人,他们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公众的看法。他们的偏见也没法影响小米面向更广阔大众市场的产品规划。小米8在小众极客圈子中口碑不佳,但是从大众营销层面来看,却是成功的。
《今日头条2018年上半年手机行业内容营销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无论是重点机型资讯阅读量排行还是重点机型用户搜索量排行,小米8都远远超出了其他竞争对手。
从发布后一周关注度看,排名第一的小米8居然高出排名第二的OPPO R15接近3倍,从用户搜索数来看,小米8则是比第二名的华为P20高出了30%。
这种反常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说明了两个问题。
外观像素级复刻iPhone虽然被小众极客不满,但在大众市场争取了消费者;
稳定的产能以及“不犯错”的产品理念,让小米8市场营销可以和销售节奏同步;
小米8本身就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作为水桶机它已经是是市场“最优解”;
总的来说,小米面对市场越来越成熟了,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少了很多过去的偏执,更注重大众市场的感受——但是这样的小米是不是极客们喜欢的?我们不得而知。
蓝绿大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果把“失败”的产品,“成功”的营销套在OPPO和vivo身上,过去的几年,可能很多人都会相信。虽然OPPO、vivo不断用各式新技术来证明自己,但在极客眼中,OV的品牌调性永远是“低价高配”、“收智商税”。
对OPPO和vivo来说,它们的确有必要推出一款产品,来证明自己的技术研发实力,以此摆脱过去的品牌形象——毕竟小米、魅族这些厂商都已经在2500元这个价格档位站稳了脚跟,华为则是朝着4000元价格档位冲刺,OPPO和vivo的传统优势价格空间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显而易见,OPPO和vivo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今年再拿“失败”的产品,“成功”的营销来形容OPPO和vivo,恐怕很多极客都会不服气——毕竟vivo推出了具有升降式摄像头的NEX,而OPPO推出了双轨潜望结构相机的Find X。
这两款产品甚至都杀到了4000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虽然目前看起来这个价格有些高,但回想2年前,华为等国产手机把价格提到3000元档位的时候,很多人也觉得高,而现在公众仅仅只是司空见惯。
OV兄弟的功能营销在今年吸引了大量目光。两个原本被公众视为无技术、纯营销的品牌,在今年大放异彩,在新技术的运用上,比任何品牌都要激进。
拉开《白皮书》里“31个关注度超过500万的手机特性”会发现,其中OPPO最多占据了8个,vivo排名第三占据了4个。
OPPO的3D结构光、双轨潜望结构、VOOC闪充、曲面全景屏,这些都是和技术相关的。vivo的屏幕指纹、升降式摄像头、Jovi智能语音助手、AI智慧拍照,同样和技术相关。
OV兄弟在“变酷”这件事情上甚至走到了小米的前面。它们也理所当然的成了“黑科技”的代名词。
可是要知道,在小米MIX诞生后不久,OV高管曾表达过“这样的产品我们也能做,但是不想拿不成熟的技术投入市场”、“高通旗舰处理器不够稳定”这类话。
仅仅是一年多后,他们的做法就比小米更小米——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面对竞争,最后还是选择了“真香”这条路。
事实上,而且在人们原本的预期中,vivo NEX、OPPO Find X这样的产品,本来应该出现在小米MIX2系列身上。
锤子、一加:“粉丝”只粉不买
早在2017年,微博CEO王高飞就曾发过一条微博,大意是“豆瓣用户没有价值”。
当时这条微博引发了互联网行业关于用户价值的讨论——这种情况同样在消费电子和手机行业存在。比如说索尼的粉丝往往被称作是“索狗”、任天堂的粉丝常被公认为是“任豚”。
这种轻蔑称呼暗含这层意思:粉丝对品牌爱到深处,却成了一毛不拔的“精神股东”。
这种现象在小众品牌身上往往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说虚荣Vainglory这款游戏,真正的粉丝往往不氪金,他们喜欢一点点氪时间来收集精华、碎片,最终获得喜欢的英雄和皮肤。
氪金的反倒是我这种不怎么玩的,我只是出于收藏爱好买下所有英雄和皮肤。结果,在产品迭代过程中,那些“精神股东”往往反对声叫得最响,最给品牌压力和招黑。
这样的问题在手机厂商身上遵循着同样的逻辑,比如锤子和一加。虽然在粉丝群体中口碑很好,但消费者往往并没有掏出真金白银。
罗永浩每次发布会都能引发现场掌声雷动,粉丝们高昂的呼声或许有时候会给罗老师带来错觉——这款产品可能要热销了。
但事实上,粉丝们呼声虽高,却并没有购买产品。也就是说,粉丝们“嘴上说想要,身体却在推辞”。
甚至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代表,虽然写过无数篇支持老罗和锤子的文章,但是真要自己掏钱买手机的时候,却犹豫再三。
过去3年经过6次深夜洗脑下单起床清醒退货的纠结后,觉得再这样白嫖真是对不起罗老师。今年趁着618降价200,才花1399抢了人生第一台坚果Pro2——要知道按照旁人理解,我这样的罗永浩粉应该早就买了锤子旗舰。
这次《白皮书》把这个问题暴露得非常明显——以“该品牌粉丝中同时是该品牌用户的比例”这个数据来看,锤子、一加、魅族排名倒数前三。三者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典型代表。
以锤子为案例,锤子和老罗虽然依旧是话题制造者,虽然总能让朋友圈掀起刷屏,但却形成了“只粉不买”、“只吹不买”的问题。粉丝们看完发布会后朋友圈里、嘴巴上说着要支持罗老师,实际行为却是悄悄买了别的品牌。
这种消费者身上出现的“逆向王境泽困境”往往让手机品牌在营销决策时很为难——因为好的市场反馈不一定能带来好的销售结果,这种问题几乎是恶性循环的。
“夸张营销”往往带来事与愿违
今年以来,手机厂商“夸张营销”也是很多。“夸张营销”的普遍出现的原因很难深究,只能猜测是现在一月几场手机发布会,舆论焦点太过分散,几乎没人关心谁到底说了什么,最后只能采用“夸张营销”这种方式来拉声量。
“夸张营销”确实可以在发布会前期拉起消费者的预期,但是在发布会后期往往逃不过消费者“被骗情绪”带来的愤怒。最终导致品牌形象遭到“反噬”。
我们可以看看几场典型的“夸张营销”发布会。
5月15日,锤子“吓尿了”发布会:锤子发布了TNT工作站,这款产品不用多说,显然是失败的,现场观众也并没有吓尿了。我在看到TNT工作站出现时心里只有一沉。
5月31日,小米“非常吓人的技术”发布会:所谓非常吓人的技术仅仅只是小米8上搭载的双频GPS定位技术。对消费者来说,GPS并不能算得上是个最重点的功能,用“非常吓人的技术”这几个词来形容显然是有些过分了。
6月6日,华为“很吓人的技术”发布会:华为发布了GPU Turbo技术,也就是一种软硬协同的图形加速技术,能够提高手机GPU的性能,图形处理效率提高60%。这个技术确实不错,但是前期太过张扬的宣传让公众情绪还是有些落差。
事实上,在《白皮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夸张营销”的招黑效果很明显。发布会“前两周热门评论中的负面评论比重”往往相对较低,但是发布会“后两周热门评论中的负面评论比重”往往会陡然上升。
锤子上升最为明显,小米其次,华为因为GPU Turbo技术确实有料,所以上升幅度并不大。但总的来说,“夸张营销”事后都带来了更多的负面评价,甚至某些企业要选择对原来的产品进行降温处理。
“真香”的逆向选择莫过于此。今天的手机市场总的来说还是有些吃相难看了,和王境泽一样,生存压力让人动作变形。
或许老舍在《听来的故事》中那句话很适合今天的手机市场,“一个人无需为他的时代着急,也无需为个人着急,他只需天真地没办法,自然会在波浪上浮着。”
做对的事情,生产好的产品,动作不变形,自然不会被市场亏待。
本文来源:深港财经责任编辑:佚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