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全球 > 全球导读 > 正文

深度观察:到底是谁在蚕食国内的咖啡市场?

2018-08-04 08:35: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K图 sbux_31

星巴克新一季度财报显示,2018年三季度营运利润下跌7.6%,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统计显示,这是星巴克中国市场9年来首次营运利润下降。在老牌咖啡星巴克利润下降的同时,是一大批新型咖啡店的崛起。有专家表示,未来3年内咖啡市场还会不断分化,高中低端咖啡品牌都将拥有各自的蹙拥。

星巴克利润下跌

星巴克是在国内经营多年的美国连锁咖啡品牌。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14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3400家门店。星巴克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也就是说,除美国市场外,中国是星巴克最重要、最大的市场。

不过,日前星巴克发布的财报却不尽如人意。财报显示,中国/亚太区市场营运收入上升46%到12亿美元,营运利润率下降7.6个百分点到19%,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这是星巴克中国市场营运利润9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星巴克对此解释为股权变动所致。

不过,仅“股权变动”或不能解释星巴克利润下降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星巴克在华业绩下滑与其他竞争者的出现相关,互联网+咖啡瑞幸等品牌对其有一定蚕食,另外即饮茶等面向新生代的品类也抢占了一些咖啡的市场份额。

传统咖啡店门店成本超40%

目前,除了星巴克之外,市场上有多种类型、多种品牌的咖啡店。比如定位与星巴克类似的Costa、漫咖啡等。

官网数据显示,2007年,Costa咖啡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2012年,Costa在中国开设超过200家门店。漫咖啡目前在中国也有数百家门店。星巴克一杯咖啡的价格约为30-36元,Costa一杯咖啡的价格为32元,漫咖啡一杯咖啡的价格约为28-38元。根据价格划分,这类咖啡店售价较高,且咖啡主打到店消费。许多消费者表示,“去咖啡店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环境,在咖啡店可以谈事、工作、学习,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下午。”

在这类咖啡店中,门店租金及营业支出成本占据比较高的比例。来自斯密街商务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一杯星巴克拿铁中,有26%的成本为租金、15%成本为门店营业支出、常规行政部门支出6%,另外,18%为利润,13%为原材料成本。可见,门店的成本占据超过40%。

瑞幸咖啡配送平均18分钟完成

新兴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是以外送与自提结合的方式运营,它采用的是新零售模式——用户在线上下单支付,线下扫码取餐。瑞幸咖啡CMO杨飞表示,虽然在产品模式、定价和开店选择上与星巴克不一样,但在现阶段,我们希望对标星巴克,对它带来冲击,与之形成竞争。

根据APP内信息,一杯瑞幸咖啡的售价为21-27元,几乎所有咖啡、饮料都参与“买2赠1,买5赠5”的活动。据杨飞介绍,这是瑞幸的补贴活动。他还表示,作为新品牌的瑞幸,其用户复购率很高,“目前用户复购率在开店 3 个月以上的店,最高已经超过 80%,一是品质不错,二是身边口碑,三是性价比高。”

那么停止补贴后,瑞幸的优势又在哪里呢?瑞幸方面表示,使用新零售理念,全数据化运营和管理,并且通过场景流量超越传统门店的线下空间流量,导致管理成本低、获客成本低、流量裂变快、场景成本基本为零,而传统咖啡店仅场租和装修就有 30% 以上成本。节约成本后,瑞幸即可采购更好的咖啡豆(比一般商业咖啡贵 20% 以上),更好的咖啡机(瑞士顶级设备如雪莱等),更好的咖啡师(WBC 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团队),从而提高咖啡品质。

近期,星巴克也上线了外卖服务,瑞幸咖啡表示,瑞幸咖啡的本质不是外卖咖啡,外卖咖啡也不是新零售咖啡;与传统咖啡品牌不同,瑞幸咖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咖啡交易基础设施,满足堂食、自提和外送多种需求的消费场景。

不过,瑞幸咖啡对其配送业务是十分自信的,瑞幸方面表示,仅就配送业务而言,目前客户从APP下单到拿到咖啡的外送订单平均完成时间为18分钟,“30分钟慢必赔”超时率为0.4%,客户的满意度为99.3%,这些指标还在持续提升。

瑞幸咖啡发展速度较快,今年1月1日试营业,目前已开业809家,还有近1000家门店已签约正在装修中。预计到年底,会开业2000家门店,届时,在所有开业城市的核心区域,瑞幸咖啡将实现100%全覆盖,门店间距小于500米,顾客步行10分钟内就能找到一家瑞幸咖啡门店。

便利店、快餐店咖啡价低量大

此外,还有包括711、麦当劳“麦咖啡”、肯德基等品牌的咖啡服务,这些门店不是以咖啡为主的典型咖啡店,但是其咖啡也有不小的销量。有消费者表示,711推出的现磨咖啡支持“存咖啡”服务,例如消费者可以一次性购买多杯咖啡,把多余的咖啡存在门店,随时取走,711的咖啡每杯仅售4-12元。

有数据显示,便利店咖啡每天销售量在40-50杯,最高纪录是180杯。而麦咖啡、肯德基等,也同样选用阿拉比卡咖啡豆,现磨现蒸,其价格仅为星巴克等价格的一半。

不过,由于市场上咖啡店的种类不多,这种平价咖啡的销量此前就不错,2015年的数据显示,星巴克的市场份额约为73.3%,麦当劳的麦咖啡占据第二,为9.3%,Costa咖啡和太平洋咖啡共占据12.9%的市场份额。不过,很多消费者表示不会特意去麦当劳等连锁店购买咖啡,而是在购买轻食的同时购买一杯咖啡;其中,早餐所占的比例很大,多位消费者在采访中表示,去快餐店或便利店购买早餐的同时会购买一杯咖啡作为搭配。

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万亿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咖啡文化认知程度的不断增长,我国咖啡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长为1万亿元的巨型咖啡消费大国。

中国咖啡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咖啡连锁行业。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在咖啡店喝咖啡成为日常休闲活动,咖啡店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3年中国咖啡店市场规模仅135亿元,2016年突破200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1亿元。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咖啡店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咖啡店数量增长十分迅速,2007年约有15906家,到2012年,快速增长到31794家,预计2018年咖啡店数量将超过14万家左右。

有咖啡爱好者表示,许多年前,速溶咖啡“三合一”就是很洋气的商品了,到后来有了现磨咖啡、滴漏咖啡,人们越来越爱坐在咖啡店谈事、休闲,许多人还把咖啡机搬回家,到现在,不少人随身携带便携式的咖啡机,或者干脆叫上一杯咖啡外卖。

即饮茶也在抢占咖啡市场

朱丹蓬表示,除了各种类型的咖啡店,即饮茶也在抢占整个咖啡消费的市场份额。“新生代作为主流的消费群体,很多品牌、品类、业态对他们虎视眈眈,想方设法在他们身上分一杯羹,在软饮这块,即饮茶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奶茶、coco奶茶、快乐柠檬……如今越来越多的奶茶店或即饮茶变身“网红店”,消费者需要排队少则一小时,多则三小时才能购买到一杯奶茶,喝到一杯网红奶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同时,很多奶茶店还拿到了机构的投资,例如喜茶就获得了IDG 1亿人民币的投资,一点点奶茶也获得了美亚等1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一些奶茶店的加盟模式令其门店迅速扩张,如一点点奶茶拥有600多家门店,快乐柠檬门店数量超1000家,coco奶茶则超2000家。

“未来整个中国的咖啡在2018年迎来了爆发期,爆发期内会形成消费档次的金字塔,星巴克、Costa等可能会占据金字塔顶端,瑞幸、漫咖啡等占据中上腰部,麦当劳、711等占据中部,底下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咖啡店。不同的消费者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消费习惯、档次,去选择不同品牌的咖啡。”朱丹蓬表示,这些品牌的咖啡互相会有一些竞争,但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他认为,未来三年,中国的咖啡市场会逐渐形成分化,并在2020年左右固定下来,所以在这三年中,品牌会不断争夺消费者。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