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受挫 高端转型能否拯救阵痛中的空净市场?
都说空调市场“靠天吃饭”,其实除了空调以外,空气净化器市场也离不开“天”,前者是“高温天”,后者则是“雾霾天”。因为前几年的雾霾天气,空气净化器市场悄然成长为一颗潜力新星,引得四面八方的科技大佬垂涎欲滴,纷纷进驻。不过单靠雾霾天起家市场总有风险,现在的空净企业正在经历断崖式跌幅阵痛。
新拐点:成长遇挫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18年1-4月,净化器零售额规模为38亿元,同比下降37.6%。特别强调,去年仅1-3月,空净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2.1亿元,2018年开年空净市场增长便陷入低迷。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各种政策实施、环境治理的保护下,雾霾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转好,但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空净市场销量走势不佳,PM2.5带给空净市场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远去。
奥维云网(AVC)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净化器销售额整体规模将为161亿元,同比下滑0.9%,2019年销额规模将达到164亿元,同比上涨2.1%。空净市场起伏不定,持续的增长状况多了几分变数,这也使得入行不久的空净企业挣扎万分,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逐步加剧。
来自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净化器线下TOP3品牌集中度,由2017年1-4月的47.1%上升到今年1-4月的51%,同比上涨了3.8%,品牌集中度迅速提高,企业两极分化加剧,正在催化空净市场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新抉择:高端转型
一方是“天公不作美”的市场形势,另一方是十分惨烈的竞争形势,左右夹击的中国空净企业何以摆脱成长阵痛?伴随消费升级的持续深入,高端转型的信号开始释放,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升级打动消费者新的消费,成为领先空净企业正在探索的道路。
首先必须承认,消费升级浪潮已经波及空净行业,中高端空气净化产品广受欢迎,有数据披露,去年以来,高端空气净化器产品市场占比高达38.6%,而且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另据ZDC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2500元+价格段的空气净化器关注总比例高达42.44%,而500元以下价格段空气净化器关注仅为16.65%。消费者对中高端空净产品的关注度已大幅超过低端产品,消费者的空净消费观念也正在从恐惧消费逐渐升级为理性消费。
这就要求空净企业在契合消费者需求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型。正如奥维云网(AVC)董事长兼总裁文建平所言,空气净化器企业通过精耕细作,打造未来高端家庭必备的全屋室内环境解决方案;聚焦消费体验,根据具体的“场”去打造不同的“景”;从产品经营向用户经营转变且紧跟行业大品牌,迎接消费升级新时代。
其次空净企业专注PM2.5的高端转型不再适应新消费潮流。过去几年,空净厂商多以去除PM2.5单一功能为主打卖点,甚至在起初也获得了不少恐慌PM2.5危害的消费者的追捧。然而如今,更为理性的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净化器的净化种类与净化能力要求,单一去除PM2.5的空净产品落了下风。
有数据显示,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者对净化器去除PM2.5的能力出现关注度下滑,到第三季度结束,大众对于去除PM2.5的关注度已经下降到24.2%,而对于去除甲醛的关注度却超过了PM2.5,高达39.6%。这说明,伴随空气质量的好转,消费者的消费关注焦点在发生改变。
所以,空净企业还要针对消费升级趋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产品结构升级,而非只将焦点放在PM2.5去除上,除甲醛、除异味、杀菌、加湿净化等多元化功能逐步上位,特别是对室内污染物引起高度重视,有效排出室内装修污染物及二氧化碳,净化室内空气将是未来空净企业升级的重点。
新动力:潜力仍在
空气质量的转好,不仅带给空气净化器市场新的挑战,也影响了空净市场的迅速增长步伐,但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将就此萎靡?事实上,通过高端转型,空气净化器市场将迎来另一个发展春天,未来增长潜力仍在。
一方面,伴随大气治理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清洁空气市场将迎来巨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亚太展望环境发展咨询中心等机构最新研究结果认为,2030年,我国清洁空气部分重点领域或将迎来逾20万亿元的市场机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空气技术需求市场。
另一方面,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处在成长期,空净企业正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所以盘整期的阵痛在所难免。特别强调,目前空净企业所经历的盘整期是短暂的,在消费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未来空净市场仍是家电行业发展的风口。
与此同时,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空气净化行业虽正经历洗牌,很多企业都很迷茫,但多数企业仍在积极的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这将是促进空气净化行业继续向前迈进的主引擎。
以消费者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为出发点,聚焦室内环境污染的净美仕(MFRESH),重新确立“年轻化智能家电引领者”的品牌理念征战市场;高调跨界进军空净行业的锤子科技,以一款畅呼吸智能空气净化器诠释高效极速净化体验;老牌专业空净品牌松下主打享新鲜空气,呵护呼吸系统,让用户远离空气过敏等等,大小企业都在积极的探索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以求觅得新突破。
写在最后:
2018年“利空”远大于“利好”的空气净化器行业面临新的抉择,通过多元化高端转型与差异化发展途径无疑将推进整个行业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而新阶段的空净业同样拥有巨大增量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跨过这个必经的坎,空气净化器行业未来仍将大有可为。
本文来源:智电网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