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副总经理唐云:做时间的朋友 回归本源挖掘“长牛股”
唐云其人,风度翩翩。他是上银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也曾是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肩挑重担仍腰杆笔直。可一聊才发现,他不仅为人随和,而且还格外顾家,是个不折不扣的“上海暖男”。
从券商投行转到刚成立的基金公司,唐云本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年幼的孩子,但后来发现,作为新创基金的“元老”之一,公司犹如一颗需要众人呵护成长的幼苗,需要投入的时间绝不比家中少。如今,从蹒跚起步到茁壮成长,上银基金即将迎来5岁生日,包括专户在内,母子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近1600亿元。上银基金在“90后”基金公司中可谓成长迅速。
如今年过不惑,回望18年的资本市场从业经历,唐云感悟不少:“人生就像长跑,要专注过程,也要做好每一个环节。要做时间的朋友,最后时间自然会给出满意的答案,投资亦如此。”
挖掘具有长期超额收益的“长牛股”
唐云出生于上海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问及本科为何选择经济学,他坦言,直觉这能改变命运。至今他仍记得萨缪尔森经济学课本中有一句话:“在现代,金融市场就如古代骑士的战场。”这令学生时代的他对资本市场无限憧憬。唐云信奉巴菲特、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这个硝烟弥漫的金融战场,他都坚守着“长跑”的习惯。
“专业投资人应当寻找并投资可以持续给予股东高回报的优质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较高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优质企业的特点。”唐云说。
在他看来,长期投资过程中,投资获得的收益率与企业资本回报率大致相同,因此投资股票的问题就转化为投资具有高资本回报率的优秀企业,最终选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对产品具备一定定价权的优秀企业并在合理的价格介入。
或许是多年投行经历缘故,他挖掘投资标的的眼光具有“穿透性”。他表示,由于过去在投行的工作主要是替企业融资,因此对企业的了解会特别深入。除了浮于表面的信息,还需关注业务运行情况、上游供应商关系、公司激励体制、商业模式等等因素,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公司主要管理层的经营战略及战术。
2014年,唐云担任上银基金全资子公司的总经理。2016年,出于战略转型的考虑,唐云回归上银基金,并任职副总经理,后又兼任投资总监。伴随着他的回归,深入一线的投研思维也在投研团队中潜移默化地加强。“这类似从面到点的聚焦,在研究中我们持续强化重点击破的意识。例如,过去行业研究员所研究的公司范围会更广泛,但现在我们要求研究员更专注,需要对行业前三名的公司研究得非常透彻。”唐云说。
去年,公司旗下的权益类产品重仓了贵州茅台、招商银行等白马蓝筹股,并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回报。唐云表示,投资是做选择题,投研团队会罗列出值得投资的标的,然后再按性价比等因素进行筛选。他看好商业模式好、安全边际高的公司,即便短期调整,也不会改变长期投资策略。
在唐云看来,未来10年甚至20年,中国将不断诞生伟大的企业,并逐步成长为全球性企业。同时,此类公司的股票也会成为资本回报率维持高位、股价长期上行、可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长牛股”。当下,他看好中国企业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相应的也认定部分优质公司的股票价格将长期上行,并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丰厚的回报。
永葆好奇心坚持过程导向
在投资人印象里,投研人员似乎都是一本正经埋头研究的一群人,但作为投研总监,唐云对团队的要求却与众不同。
“资产管理行业的本源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因此,热爱研究并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是对投研人员的基本要求。”唐云说,“但除此之外,拥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敏锐感,是上银基金对投研团队的额外要求。”
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维模式格栅,且最终学会多学科并用的思考方式的人们。
对此,笃信价值投资的唐云深以为然:“我们要求投研团队成员都有广泛的知识涉猎,这有利于建立多维度的投资框架。公司内部每周都会安排培训,包括心理学、生物学、会计学等,为员工建立复合型的知识框架。另外,近年来,坚持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我们试图通过这类形式,鼓励大家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并一同进行思维碰撞。”
当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掌握所有的学科知识。但正如唐云所说:“我们并不希望投研同事去挖矿淘金,而是希望他们能注意到散落的金子并拾起来。要比每个领域的专家都专业是不现实的,但即便只了解每个学科的精华部分,也足以让人的思维空间长出翅膀,翱翔得更为高远。”
唐云表示,上银基金是一家提倡过程导向的公司,过程重于简单的目标。在人才培养、公司治理上,我们一直秉持稳扎稳打、合理追求的理念,把包括投研在内的所有环节都打通、做扎实,通过累积效应,时间自然会给出满意的答案。
“另外,上银基金还看重‘好奇心’,并建议投研人员不断观察身边的细微变化。”在唐云看来,好奇心是投研人员应当具备的特质。“很多投资源于生活,要善于发现问题。”唐云说。
随着投研体系建设的不断成熟,公司的规模和业绩也进入上升通道。从2013年成立到去年末,公司规模大幅增长,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债券类、货币类、混合类及专户的多条产品线,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88.63亿元。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公司旗下产品总计为客户创造了12.93亿元的利润,在11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2017年公司更是回归公募基金管理人本源,在价值投资理念的导向下,管理规模和盈利水平不断攀升。
关于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唐云说:“上银基金希望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精品屋’。目前公募业务是两条腿走路,固收类产品跑得快一些。未来我们计划加大权益类产品的投入力度,逐步扩建优秀的团队,构建合理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措施,在保证固收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权益类投资的实力。”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