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基金 > 基金分析 > 正文

生于忧患 财通基金差异化定位成就特色标杆

2018-06-11 14:59: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年,公募基金行业刚刚经历过一场牛熊洗礼,这一年,财通基金刚好成立。

成立7年来,财通基金资管规模实现了千亿级跨越式成长,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盈利超过5亿元,远远领先于同期成立的其他公募基金公司。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司凭借前瞻布局和特色定位,在定增、三板、大宗、并购等细分领域持续领跑,开创了基金公司“投研+投行”模式,在20年公募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在总经理王家俊看来,财通基金和老牌基金公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让他始终在思考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生于忧患,所以压力更大。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我们必须深度思考,勤勉耕耘,时刻寻找市场机会。”王家俊说,直到今天,这仍是财通文化的核心之一。

勇于挑战 不断思考与尝试

在行业里,王家俊是一个“勇于挑战、勤奋务实”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从银行、券商到基金公司,辗转京、沪、广三地工作,开阔的视野激发了王家俊独立思考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第一次接触公募基金是在2002年,当时还在证券公司工作,在公司代销基金的过程中,我就对公募基金行业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随即参加了专门的基金培训,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基金行业发展史,对国内外基金市场有了一定的认知。”王家俊回忆道。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王家俊作为所在券商的外派借调人员,参与了股东单位——汇添富基金的筹建工作,对基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真正进入了基金行业。

在借调期结束后,他毅然决定留在汇添富基金。“主要是考虑到欧美资产管理行业百年的发展历程,而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王家俊当时就判断,伴随着居民可投资金额不断增长,公募基金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资管行业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事实证明,王家俊的选择是正确的。经历20年的发展,公募基金总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参与筹建的汇添富基金也成长为上海滩最大的基金公司。

2011年,勇于接受挑战的王家俊又迈出了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出于对行业的热爱,带着多年的积累和对行业的理解,他再次以创业者的姿态投身于财通基金。

勤于思考 谋求差异化突围

作为后起之秀,财通基金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清晰的阐述了“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财通基金的异军突起与定增市场的火爆有关,而业界更为关注的是,运气是否足以解释所谓的“财通现象”。

回顾其发展历程,财通基金并没有独享所谓的“天时”。事实上,财通基金的战略定位并非基于天才式的灵机一动,王家俊称:“经过2007年那波牛市,很多基金公司已经趁势发展起来,如果当时的财通和它们进行传统业务的全方位比拼,无疑胜算很低。”

王家俊告诉记者,在公司创业初期,大家每天都在思考,新基金公司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他在学习美国基金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有两种类型的资管公司可能发展得比较好:一类是富达这类实力雄厚、大而全的资管公司;还有一类是专注细分领域的机构,比如以指数、量化产品闻名的先锋基金。后者的发展模式显然更适合财通。

实际上,财通基金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并非一蹴而就。2012年监管部门放开了基金公司专户投资范围,允许投资商品期货。借着“风口”,财通基金把期货资管业务做起来了。

“当时很多银行都有丰富期货资管产品线的需求,但它们需要专业的合作伙伴。发现了这个需求之后,我们根据合作伙伴的需求设计出各类型的期货产品,加上严格且有效的风控手段,提供了差异化的基金产品。”

经过近两年的开拓,截至2013年末,财通基金累计发行了200余只期货类专户产品,规模突破100亿元,行业占比第一。

前瞻布局 铸就“特色标杆”

倘说在期货资管领域的领跑只是一次偶然,那么后来在定增领域的尝试,就反映出财通团队的敏锐洞察力和专业能力。

“我们率先发掘了定增投资机会,主要是看到了这几个因素。首先,2012年下半年,大盘位于2000点上下,估值水平也很低。从历史经验看,这一时点参与定增盈利是大概率事件。其次,当时定增标的的折扣率给得还是比较充分的,投资的风险性价比很高。”

王家俊强调,最核心的一点是,因为2012年IPO被暂停,整个定增市场的容量大幅上升,IPO的一些标的会选择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上市公司,有并购诉求的定增也往往有较好的收益预期。“这是一个数量级的变化,在2012年之前每年的定增数量在100家左右。在2013年初,公布上市公司定增预案的公司已经超过了200家。”

然而,王家俊发现,当时竟然没有任何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将定增作为一类重要资产进行重点布局。随着股权时代的到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体量持续增加,财通深感这是一次重大发展机会,并决定举全公司之力主攻这类资产。

2013年可谓财通基金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公司提前重兵布局定增市场,在2013年1月参与了第一个定增标的。2014年的定增组合投资模式,更是一举奠定了公司在定增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确实,嗅觉灵敏非常重要,这是对市场机会的预判。先行者往往可以饮得“头啖汤”,但想要持续领跑却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王家俊坦言:“财通基金对于定增业务的理解和认知,与其他机构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不把定增业务简单理解为二级市场的投资。在一级半投资领域,不局限于二级市场研究框架,所以在业内率先成立投行部。从投前的调研路演、投后的持续跟踪、最后的解禁策略,我们都有一整套的方案,这与业内很多机构的做法并不一样。”

2015年,财通基金率先设立了投行部,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深度合作,与一家上市公司合作了58亿海外并购项目,在股权业务领域扬帆启航。随着护城河不断拓宽,财通基金也成为业内的“特色标杆”。现在回想起来,王家俊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定增这个细分市场可以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并且源源不断为公司带来其他衍生业务的合作机会。

不忘初心 用专业眼光为投资人挣钱

谈及资产管理的本源,王家俊始终坚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初心,坚信用专业眼光为客户挣钱才是硬道理。

“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产类别的选择和投资管理能力这两点上。当然,要做好这两点不容易,也对资管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资产类别或是夯实投资管理能力,最终都要落实在‘人’上,归根结底要汇聚行业最优秀的人才。”

王家俊对于人才理念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布局。财通基金秉承“以才聚财”的发展理念,曾不惜花费百万重金奖励伯乐,汇聚行业最“硬”的脑袋。除了从外部引进人才,更注重内部培养机制,定期举行面向全国一流高校的财通开放日招聘活动,对选拔出来的实习生进行“一对一”导师辅导,保障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不拘一格的人才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结构,也使得这几年的财通团队保持着稳定的人员结构和持续的行业竞争力。

对于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王家俊踌躇满志,他认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还处于“青壮年阶段”,伴随行业的不断规范及旺盛的理财需求,公募基金有望进一步成为普罗大众投资理财、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红利的重要渠道。公募基金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财通基金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坚持做为持有人、合作伙伴和公司员工创造价值的事情。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