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基金 > 基金导读 > 正文

机构抱团避险

2018-06-11 14:55: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赚钱不易,仅有约两成的股票型基金和四成的混合型基金取得正收益。同时,在“黑天鹅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机构避险情绪上升,更加重视选股,严防个股“踩雷”,近期类消费个股受追捧。业内人士认为,当前A股估值较为便宜,处在中长期底部区域,眼下或是黎明前的黑暗。

抱团再现

据天天基金网统计,765只股票型基金中有419只基金在5月份取得正收益,占比54.77%;2142只混合基金中有1387只基金在5月取得正收益,占比64.75%。而今年前4个月,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分别只有13.20%和22.55%。总体上看,在今年市场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外围“黑天鹅事件”频发的环境下,公募基金赚钱不易。截至6月5日,仅有21.80%的股票型基金和的38.44%的混合型基金取得正收益。

在总体缺乏赚钱效应的市场下,去年机构抱团明显的消费股再次受到热捧。万得数据显示,申万宏源28个行业分类中,以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计算,食品饮料和休闲服务行业5月份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7.61%和14.38%,纺织服装、商业贸易、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的涨幅也在6%至8%之间。从年初至6月5日的板块表现看,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位列前三甲,涨幅均超10%。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茅台昨日盘中突破800元,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类消费股票的走强,相聚资本研究员张翔表示,在金融去杠杆和信用收紧条件下,市场避险情绪上行,有自主定价权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类消费股更受青睐。从市场表现看,食品饮料、白酒、医药、服装等行业超额收益显著,机构抱团迹象明显,但这些板块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都处在偏高位置,部分公司存在高估,需要仔细甄选。“对于市场偏好的明显倾向,我们的应对是在此类板块的原有持仓基础上适度提高配置比例和估值容忍度。”他说。

清和泉资本则认为,内部去杠杆、资管新规实施,叠加外部贸易摩擦,今年市场较为动荡。消费板块主要由国内内需决定,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小,且本身消费板块在近两年表现出了强劲的基本面,未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成长性也可期,因此消费板块表现较好。

泓德基金经理秦毅则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思路。他说:“通过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后,对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才会进行配置,没必要特意选择抱团消费的股票。如果在消费里找到了质地很好、估值也合理的公司,也会配置的。”

精选标的

个股层面的风险频发或是机构避险情绪上升的重要原因。从年初一些个股因信托计划闪崩,到部分白马蓝筹因业绩不达预期调整明显,再到近期个别股票因信用风险导致大跌,质地不够优良、估值不具安全边际的标的已经无法让机构“睡得安稳”,加大选股力度成为共识。

秦毅说:“主要从两个方面控制风险:一是在个股选择上严格把关。最近频繁出现黑天鹅’的个股,其实在对这些公司做基本面研究时,便能发现它们本身存在很大的瑕疵和风险。即便看好,在做深度研究以后也很容易剔除,或者不会重仓持有;二是设置多层股票池。即设立核心池、优选池、基础池和备选池四个层次的股票池,这四个股票池分别有不同的投资上限,进入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其中进入核心池的标准最为严格,通过层层筛选,从制度上实现风险控制,尽量避免遭遇黑天鹅事件’。”

清和泉资本表示,当前个股层面的“黑天鹅”主要表现,一是资管新规落地后,很多信托资金和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开始清理,一些由这两类资金大量持股的上市公司遭到减持,股价可能承压;二是近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信用市场资金面偏紧,很多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经营的企业遭遇发债难。反映到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担心企业现金流不好,融资渠道受阻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因而股价下行。

对抗外围有信心

虽说A股有“五穷”、“六绝”之说,在外围风险频发的情况下,外资近期流入A股依旧毫不含糊。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6月5日,北向资金近一个月净流入591.69亿元且无一日净流出,历史净流入额达4911.70亿元。同时,今年以来8只创业板ETF份额增长明显,相比去年年底的43.58亿份增长近三倍。尽管外围风险尚未完全解除,但部分机构坚信当前A股处在中长期底部区域。

清和泉资本表示,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上升通道,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必太过担心。美股对比历史估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但美股盈利强劲,走趋势性熊市的概率很低,大概率是继续震荡,用时间来消化估值,换取空间。只要美股不大幅走熊,就不会成为A股走势的关键变量。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经比较便宜,就算未来市场下行,空间也不会很大。

秦毅说:“外围风险对于A股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无法通过选股来避免,这种时候更多的是做一些仓位管理,以及公司层级的系统风险控制。”对于后市,秦毅表示中长期整体偏乐观。他说:“短期由于外围经济形势的影响,叠加内部去杠杆,中国经济整体向好,但压力依然存在。这段时间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内外部的压力交织,金融市场比较震荡。但一旦外围谈妥,去杠杆又告一段落,中国经济就理顺了,再往后边际压力就会小很多。”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