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之道:期市说“禅”
“禅”,据说是印度梵语音译,原是静坐思虑之意。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已有禅修,后历经时间和空间跨度,不断变化演绎,如今之“禅”,已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内涵。
说到“禅”,相信很多人脑海中对这个词汇的解读是与世无争、无欲无求,是佛教里远离人间烟火的僧侣们清心寡欲的修行态度。
乍一看来,这个词似乎和充斥着欲望与贪念的期货市场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你的视角超越交易本身,你会发现,禅与交易之间,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在2009年初进入期货行业,那时,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投资者和金融同行,都已亲身见证过市场在极端情况下的暴戾与癫狂。而今,入行八年的我已见过太多的市场跌宕起伏和由此带来的人间悲欢离合。
这个市场里的交易者,带着赌一把的暴富心理来做交易的数不胜数,赚了嫌太慢,亏了想翻本,赌徒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果,自然是被市场无形之手打得遍体鳞伤。许多人在巨亏后淡出期货市场,自此谈期色变,视之若豺狼猛虎,再不肯踏入半步。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面前,期货投资的风险之门虽已关上,但同时关上的,还有通往更高境界的理财之路。有些人会消停一段时间,待一年半载后元气恢复些,转身又一头扎入期货市场,这类交易者,虽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可大多不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资金在大的市场动荡面前,被反反复复地敲骨吸髓抽干榨净。
有时我不禁会想,这些投资者恐怕都有受虐情结,真应了那句俏皮话:“市场虐我千百遍,我待市场如初恋”。
而那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投资者,如大浪淘沙,经受住了资金与心灵的双重折磨,在千百次血与火的洗礼之后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交易方法,他们会规避人性弱点在交易中的体现,做到身在交易之中、神在交易之外,以无为达至有为境界,从而超越自我,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而这一切,都与禅的理念,息息相关。
禅修之禅不可说 交易之道即体悟之道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会受到人们头脑中固有知识的阻碍。禅修之人首先需要倾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追寻自我,在此过程中所用到的方式和手段不一定顺乎俗识或常理,然最终的体悟却有其共性。
有位禅师在领悟了禅门大道后,弟子们都期待他开坛讲法,而禅师只是以宁静安详的神态在蒲团上坐了片刻,便转身离去,弟子们大惑不解,追问禅师,禅师说道:“讲经有讲经的法师,说戒有说戒的律师,而我是禅师,禅是不可说的,就是说了,也没有用处。”
禅不是知识,不能靠口传心授,只能靠自己的心灵来感悟,所以禅不可说,只能指点人们去悟;能说的就不是禅了,顶多只能算是一种哲理。
这与期货交易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个市场,你能找到专门讲解各类技术指标或是基本供求关系的分析师,也能找到专门讲解风险控制或是资金管理的理财专家,然而,那些交易时的心态与灵感却是无法由高手口传心授传与他人的,而这恰恰是成功交易的精髓所在。
优秀的交易员都有独特的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成功的交易并没有固定模式,要靠投资者自己的悟性,高手所能指点的,顶多也只能是哲理而已。
禅修之顺应自然 交易是修行而非赌博
禅与赌自是不同的。
禅强调聆听心性,顺应自然。有了禅心,你会看得开,有智慧,有禅悦,才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遵循了自然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成为达到一定人生境界的智者。
对于交易而言,遵循市场规律,顺时重势,道法自然,才能在交易中做到盈亏不惊,收放有度,不会因盘面一时的涨跌而影响交易心态。
而赌,则有种对着干的意味。赌徒,恐是这世界上与禅师距离最远的一类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身边真正的赌徒并不多,但许多人身上却携带着严重的“赌徒心理”,这是投机心理的畸形发展和极端扭曲。携带赌徒心理的投资者,偏信运气成分大于自身的努力,容易孤注一掷,最终得到的往往是最坏结果。有些在期货市场中栽了跟头的人将其和赌场相提并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预测市场未来走势的正确率上,想掌控和驾驭市场,幻想市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运行,这种人就把期货当做了赌博。
一个人在期货投资中存在赌徒心理是危险的,而一家机构在期货投资中存在赌徒心理就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实践中,不少利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规避现货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渐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将企业套保做成了企业投机,最终,将企业的运营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这与企业介入期货的初衷背道而驰。这种状况在那些小型企业或家族式企业中更加常见。一言堂或高管一票否决制,带来的往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集中于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其个人若携带“赌徒心理”则会体现在整个企业的期货交易活动中,从而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期货交易到底是遵循规律,顺应自然的一场修行?还是心存侥幸,一意孤行的一场赌博?最终取决于做交易的人本身。
禅修之观照自我 交易要认清自身目标
禅修需控制自己的心念,理清自己的思想,摈弃世间林林总总所带来的尘思杂念,拨开浮在内心表面的迷雾,观照真实的自我。期货交易也需要聆听内心的真实需求,不被表象所迷惑,才不会心口不一,舍本逐末。
在期货市场中,从心态上划分,有两类典型的投资者。
一类在交易之前虽然有比较明确的投资策略,可一旦下单就过分纠结每笔交易的结果,他们眼睛时刻盯着账户上浮动盈亏的数字变化,心态也跟着数字变动而上下起伏。
当账户出现浮盈时,反复默问自己,这点利润差不多了吧?已经挣了点是不是平仓算了?平多少比较好?现在平还是等下再平?万一平早了少赚一大截是不是很划不来?要是等下再平的话价格又没这么有利了怎么办?当账户出现浮亏时,也在心里反复盘算,哎呀怎么就亏了这么多?现在平仓真不甘心,是不是再等等看?要不要反手试试?要是平完了价格又回来了怎么办?刚刚盈利时都没平仓现在亏损了再平是不是很傻?诸如此类。
一段涨跌过后,市场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而投资者的内心却已经历几起几落的生死激荡,对实时盈亏的过分关注让投资者迷失在复杂的思想斗争里,甚或连最初下单时的市场判断都不记得了。
还有一类投资者,他们做交易的最终愿望也是获得盈利,却被期货市场中资金残酷厮杀的激烈状况所振奋,沉迷于期货操作本身。
他们每下一笔单,每做一次短线搏杀,都感觉自己获得了心理上无法言喻的快感,即便是亏钱也成了一种享受。且这种感受让其欲罢不能,甚至到了手上没单心里就发慌的地步,这样自然谈不上等待合适的下单时机,最后导致频繁交易,只享受交易过程,却忘记了自己做交易的根本目的——获取收益。这类管不住自己双手的投资者,用手指代替头脑思考,对他们而言,做交易不是投资而是一种消费,跟打电游或蹦极一样的体验性消费,且是昂贵的消费。这类投资者交易的最终结果也就和内心原本的期望截然相反了。
以上两类投资者交易失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求非所思,所想非所做,杂念太多,导致操作和目标不一致。
优秀的交易员在市场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制胜策略,如同禅师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禅修方式一样。而共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在交易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市场残酷搏杀的表象所迷惑。认清自己的真正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成功的禅修,也是让人认清生命的本质,不为外物所左右,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种种,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禅修之三种境界 交易也需经历三重境界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用绘制山水画的不同阶段来比喻参禅的三种境界: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种境界是看着真山真水就画真山真水,没有构图,没有重点,这是参禅之初,执着于事物的表相,认知浅显,看似明白,实则糊涂;第二种境界是山水关系已了然于胸,不用看也能画出生动的山水。这是禅有悟时,已经开始思考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似明非明,这是一个觉悟的过程;第三种境界,一抹流水和几块乱石就已能表达出山水的万千神韵,这是禅中彻悟,已超越了事物的形相,将万物的表里融合为一,返璞归真,达到开悟的境界。
禅修的“至简至易”和“至大至难”在这三重境界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透过对自身的洞察和参悟,使人感受到之前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生命和自然的各种内在联系。
期货交易也有同样的三重境界,那些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大多处于第一重境界,对市场涨跌起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象上,人云亦云,一窝蜂地追涨杀跌,最终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
到了第二重境界,随着阅历和交易经验的逐渐丰富,投资者有了自己的市场判断,他们通过钻研各种晦涩的技术指标和建立各种复杂的交易系统来优化自己的期货操作,价格的变动在他们眼中能有一万种解释和演绎,但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少数达到第三重境界的投资者,其交易系统和理念已删繁就简,回归平常心,山仍是山,水仍是水,有变化的只是多了份从容和清醒的内心。因此涨即做涨,跌即做跌,万法归于自然,从复杂重回简单,这些投资者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易中的智者。
禅修人生与期货人生殊途同归
禅修的智慧,是观照自我、冥思体悟的智慧,也是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智慧,目的是达到更高层次人生体验的精神境界。而期货交易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需要脱离交易本身给思想带来的桎梏,不要执着于每一次的成败得失,一定要与市场争个高下或是急于证明自己能驾驭市场的心理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当你提前做好了大量的市场分析与交易计划,并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合适的交易机会,你才能在交易时做到处变不惊,以恒定的心理状态面对每一笔交易,并由此带来物质上的丰厚回报,这是追求另一个精神层面的最高境界。
某位成功的交易员曾说过,期货交易的其实不是市场,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对此我深有感触。
许多投资者在期货交易中的错误方法和理念在反复操作中被强化到根深蒂固的状态,站在市场之外,似乎什么都能看得清楚,一旦开始交易,很快又会再次迷失,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无数次,依然无法开悟。
从人生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对诸多的欲望与诱惑,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在每个重大选择的关口,一念之差将使你的人生从此走出不同的轨迹。期货也是另一个维度里的人生,贪婪恐惧以及扭曲缠绕的欲望,让许多投资者的交易背负了太多的杂念,最终走向失败。
禅修的参悟过程和交易的心路历程两者表现虽然不同,然都是追求心神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彻悟”和“获利”,只是在心神合一状态下的结果而已。
结语
市场如人生,你以什么方式对待它,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馈给你。
你把市场想得很复杂险恶,如豺狼猛兽,那你见到的市场也必定到处都是暗礁险滩;你以云淡风轻的心态对待市场,顺势重时,不纠结固执,市场在你的眼里也会以同样温和的姿态展现。
人生同样如此,烦恼追根究底皆是自寻,当心灵变得博大,超然万事万物,恬淡安静的内心会使你周遭的一切都变得祥和起来。其实,万物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你的内心而已。
参透人生,便是禅。
更多精彩内容前往--云掌财经期货频道
本文来源:期货日报责任编辑:鲍恩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