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科技 > 全球热点 > 正文

618前刘强东接受央视专访:我喜欢花20年做成一件事

2018-06-07 22:44:24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原标题:618前刘强东接受央视专访:我喜欢花20年做成一件事

“我喜欢花20年做成一件事。”618年中购物节期间,一手缔造了这个节日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如是说。今年的618是京东诞生以来的第15个生日,618也从京东的店庆日成长为整个零售行业的年中盛事。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破浪前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迎来了新的增长高峰,在这次采访中,刘强东分享了他对于技术升级、无界零售乃至行业未来的诸多看法。

1

京东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的净利润超过15亿元人民币,实现了连续8个季度盈利,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据。刘强东表示,目前的业绩增长主要还是来自零售业务,未来新品类业务拓展与技术驱动将成为拉动京东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刘强东:(目前业绩)主要增长点还是来自于我们的零售业务,也就是电商业务,金融业务和物流业务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亏损。过去十年是第一条曲线,现在进入第二条曲线,主要是新品类的成长,比如来自于健康、医疗、汽车、房产、服务和对外赋能以及物流、技术这些新的业务增长;大概两三年之后,我们会进入第三条增长曲线,主要是以技术拉动和对外赋能作为核心的增长推动点。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强力布局技术,研发投入几乎每年都以50-80%的速度增长。京东的技术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技术,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硬件技术。在硬件方面,平均每个项目大概都要5到8年的投入,这期间没有任何收入,也没有任何利润,带来的都是成本,要5到8年之后才能够为集团做贡献。但毕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所以现在有些基础业务开始逐步成型、见到效果了。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快速增加,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消费结构呈现加快升级趋势,生活服务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刘强东认为,服务类市场未来的空间巨大,每个细类都有千亿市场的潜力。未来京东在服务类业务的布局,将重点投入汽车、房产、医疗三个领域。

刘强东:(电商服务类业务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由于京东目前整个的体量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服务从收入占比的角度来讲,还很难说会占到很大的比例,但是绝对值是不小的,因为每个市场都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市场的空间,而且过去没人开发,还算一个全新的市场,所以我们都在积极布局。

未来京东服务很重要的来自于汽车、房产、医疗,这三项服务,我认为在3到5年之内,它的收入占比还是比较高的。从行业的角度讲,大家在互联网上消费是有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最早大家在网上买书,后来买衣服,现在可以买家电,很快大家发现在网上还可以购买汽车、房子,包括房屋的维修等等。消费理念不断升级,这个时候临界点就到了,比如说汽车,现在平均每天大概有2到3万位车主会在京东上购买轮胎,这在5年前、10年前是不可以想象的。

“互联网+生活服务”蓬勃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对于规范性、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类产品不同于实物产品,对于质量的评判需要更加严格和细化的标准制定,这对于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去保证有品质、规范化的服务类产品能够满足日渐挑剔的消费者?刘强东以电动汽车为例,给出了解决方向。

刘强东:从汽车来讲,大家想想一旦电动汽车普及了之后,我认为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可能一半以上的汽车销售来自于网上,而不再是去传统的4S店。

油动的时代大家基本上还要去4S店,看型号、选颜色、听发动机,消费者要去线下看,去感受。但是一旦进入电动汽车时代,比如像特斯拉,产品标准化程度非常高,每个品牌可能就三四款车型,你不需要选择,也没的选择,完全标准化。这个时候,电动汽车在网上销售未来一定成为主流,50%以上来自于互联网。

从成立这家公司那天开始,把服务做好就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服务类的产品,首先一定要标准化;第二要选择非常优秀的线下合作伙伴。有很多服务需要进行线下的落地,这需要优质的线下合作伙伴。如果说线下没有(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达不到京东的服务品质,我们就自建。比如最近京东刚刚在三到五线城市成立了京东汽车超市,我们发现一二线城市的4S店,汽车销售的网络也好,便利性也非常好,但是三到五线城市,汽车消费还是比较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布局了京东汽车交易市场,所有的品牌都在一个交易市场,维修保养都在这里,这样能让消费者在一个地方能够买到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和享受所有的服务。

2

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京东一直做得都是“笨功夫”——自建物流、拓展全品类自营商品等“重资产”的模式,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很多业务短期内甚至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刘强东:我常说我这一辈子只想做两件事情,一件是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业务,这里面包含金融、保险、汽车、房产、健康,都属于这一类业务。第二类就是技术。这两个业务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业务都得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都需要1000亿甚至几千亿的投资才能把它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而且能够为行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比如京东物流能够把整个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行业的物流成本降低70%到80%。这样企业自己获得利润,同时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整个行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当大量的实体制造企业利润都提升了,他们一定会争抢人才,工人有钱了,白领有钱了,大家就会消费,这样对我们的零售商和品牌商都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这是我们感兴趣的。

我喜欢要花10年、20年去做成一件事情,如果一件事情一年、半年就做成了,那从来都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价值一般,因为你半年做成,别人也一定能半年做成,只有做一件事情需要20年的时间,因为大部分的人是没有20年的耐心,而恰恰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你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技术升级是目前电商行业最重要的一个战场,京东在无人技术上一直在持续投入。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需求怎样的变化?技术升级的持续投入对于整个物流配送的极致体验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刘强东:无人机真正的价值来自于两点。一,实现城市之间的干线和支线运输,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随着京东的无人仓、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配送站、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技术陆续成熟和投入使用,未来我们认为京东有机会能够把物流成本降到3%以下,现在京东(自己的物流成本)只有5%左右,我们准备未来再降40%,降到只有3%。京东的重型无人机将来准备要飞行1000公里以上,可以载重1至5吨;我们还在布局超重型无人机,可以在40至60吨的载重量飞行6000公里的距离。随着这些无人机的使用,都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的效率对零售行业、实体经济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过去我们国家大量的货物存在路上、存在仓库里面不动,产生不了社会价值,反而带来价值的损耗。

第二,京东的无人机干什么?是来帮助农村地区,因为咱们几千年以来形成的物流门槛导致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随着京东无人机大规模投入使用,能够实现偏远落后地区享有跟北京、上海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同样的公平竞争。比如京东的无人机可以把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这些偏远地区,农民种的质量很好的农产品迅速卖到北京、上海。过去因为物流成本太高,高到老百姓消费不起,有了无人机之后,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可以卖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让农民增收。如果卖不到大城市,只能在本地集市上消化,卖的价格很低,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电商行业的一个竞争焦点是线上线下融合,各大电商正加速并购重组。线上平台加快“下沉”,线下企业主动“触网”,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刘强东认为,行业正在进入快速整合期,未来国内前十大零售商将可能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刘强东:(电商行业正在发生)两个变化。第一,消费者未来购物的需求是随时随地的。我们内部有一句话,(将来)你站在中国任何一条大街上,一抬头都能看到京东,可能是京东便利店、京东母婴店,或者是京东之家、京东家电专卖店、7Fresh,当然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永辉、步步高。低头也能看到京东,手机有京东的APP或者微信,微信也可以来京东购物,这是我们希望能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

第二,行业进入整合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连锁零售行业大概发展了30年。过去太分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地方连锁的超市,各种品牌的连锁超市达到几万家,甚至十几万家,其实这对社会不是好事情,因为太小了,他们的供应链能力、物流能力、服务能力、选品能力、经营能力其实都很弱。

有一个数字,美国前十大零售商基本上占了美国全社会零售额的60%左右,集中度很高,这样大家不用担心垄断,因为10个玩家竞争已经很惨烈了,所以没有市场垄断的问题。同时还会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商品的消费价格,能够刺激消费需求,让这些品牌商利润大幅度提升。所以我们国家的零售最近一两年会进入快速整合期,大概在5年之内基本上整合完成,也一定会形成美国、欧洲、日本那样的局面,前十大零售商可能占了我们国家50%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在前十大概只占了10%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快速整合是否会由电商来唱主角?不一定,因为也有很多连锁企业在整合,比如像家乐福跟永辉之间的战略联盟,也算是一种整合方式,他们背后其实没有电商在主导。但是最终来讲,不管是电商还是连锁店,二者一定是有战略合作和协作的,并且是深度的协作。

“无界零售”是京东对于零售未来的判断,它从供应链到消费端,系统的阐述了零售未来的场景和发展路径。借由这样的判断,京东开始以技术为驱动,转型成为零售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虽然“无界零售”的概念相当宽泛,但在刘强东看来,它的核心就是两方面——供应链和消费者。

刘强东: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看的很清楚,“无界零售”的核心,从后端来讲,就是供应链一体化。不管是开连锁店、开便利店还是理发店、餐厅、酒吧,背后可能都是同样的供应链体系,对一个品牌来讲也同样如此,比如说品牌商过去有自己的直营店、加盟店、经销商渠道,线上还有微信、京东或者其它电商平台的渠道,每个渠道都有不同的团队,甚至库存也不一样,货也不一样,这都给品牌商带来管理的难度和供应链的难度。

通过京东的“无界零售”,我们可以把背后供应链和产品、库存、货物全部升级成一个系统,减少品牌商的操作难度。从前端来讲,“无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的需求,所以这两个是从来没有变过的。

这需要大量新的技术来解决零售问题,(所以“无界零售”的实现)可能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而对于京东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把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全球化。前十年,京东已经布局覆盖了整个中国的物流体系或者供应链体系,下一个十年就是把这一套优秀的中国物流体系渗透到全球去,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物流和供应链企业。

未来“无界零售”做到极致的时候,比如说去理发店,给你洗发用的洗发水跟你去线上、去便利店或者超市里买的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这瓶洗发水可能来自中国,也可能来自美国、欧洲,来自不同的国家。也就是在任何一个场景下消费者都可以买到来自全球的东西,并且成本是一样。

从去年兴起的社交电商风头强劲,分析指出社交电商缓解了传统电商的获客成本高、交互关系弱等问题。但社交电商目前同样暴露出了商品品质差、服务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刘强东认为,无论那种模式哪种电商,品质和品牌都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

刘强东:我觉得可以这么说(社交电商是下一个风口)。最近几年通过社交衍生出来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京东在社交上面的销售规模也一直占10%以上的比例,10%已经是千亿级别了。我们在社交电商还在不断的布局,除了拼购之外,还有很多创新,内部有十几支团队都在围绕着微信生态圈打造社交电商,比如我们推出了“一起有局”,可以用微信小程序一块约朋友去看电影、吃饭、旅游、春游,把社交和消费都结合起来。

现在社交电商最大的问题还是传统电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大量的假货、劣质货充斥。不管是社交电商还是其他电商形态,本质就是品牌、品质,这一个规律是没有人能颠覆的。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对消费者没好处,便宜没好货,天上永远掉不下馅饼。等到有一天很多消费者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他还会找京东这样有品牌、有品质保证社交电商平台给他提供产品和服务。

当然,行业发展初期都是无序、混乱的,但是市场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差异化产品竞争,最后消费者还是会用脑投票。

本文来源:品途商业评论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