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理财 > 信托资讯 > 正文

信托“出招”处置预案严防违约

2018-06-07 22:31:20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期,债券、信托产品违约事件频发。分析人士预测,随着下半年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增长,还有可能爆发新的违约风险。

记者获悉,目前多家信托机构为了保护资金安全和投资者收益,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主动建立违约处置预案。此外,在监管层和中介机构有序处置违约风险的努力下,大部分预期收益产品以延期兑付的方式,避免了投资风险蔓延。

完善风险应急预案

日前,中青旅(600138)实业旗下子公司北京黄金5亿元信托贷款违约,涉及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两家信托公司。

作为该项目的通道方,中信信托回应称,自今年4月中旬起就密切关注北京黄金、中青旅实业的相关履约能力和债务偿还请款,并多次现场或致函督促其落实还款来源、及时足额还款。5月3日收到中青旅实业发送的《延期兑付申请函》,对方提出延期兑付申请,并承诺于2018年7月4日前偿付子公司的欠款债务。

担任投资咨询顾问的平安信托则表示,针对借款方出现的逾期情况,公司将全力协助受托人执行受益人大会的决策,维护受益人权益。

此前,中信信托还发布风险提示报告,提醒投资者5月18日到期的“中信?天房2号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可能发生违约风险。经媒体曝光后,天房集团及时筹措资金,并与中信信托确认,于5月18日按时足额支付2亿元贷款本金及利息,避免了违约事件发生。

一旦出现逾期未兑付或者风险苗头,信托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积极地和资金管理方、委托人就违约事项展开沟通,督促资金管理方和资金使用方及时还款,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托委托人的资金安全。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在违约事件中,信托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会承担更多舆论压力,但在这些项目中,信托公司大多是扮演“通道方”的角色,并不是其主动管理的业务,也就是所谓的事务管理类信托。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机构从业人士透露,目前,对于一些信托公司或基金子公司的项目,尤其是当项目的资金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时,金融机构提出必须有该项目当地的投资者,有的还要求投资者90%甚至100%都是当地人。

为何一定要有当地人?在该人士看来,本地人对项目当地的情况和进展能快速了解和获知,项目或平台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会第一时间知晓,并快速反馈给机构。此外,万一项目发生兑付逾期的情况,当地投资者去投诉或举报融资方、担保方效果更好,也更便捷。

一位信托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信托的私募特征,违约事件往往不容易被人知晓。此前,信托业内的多起违约风险事件被曝光,大多数来源于投资者的主动爆料,以期得到媒体介入,从而推动项目兑付。可以推测,信托风险数量并不限于媒体报道的这十几起。另外,在债券违约不断出现之时,这些发债公司背后,不少也有存续信托存在。

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信托公司在帮助其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投资策略的同时,合理的维权机制、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被认为同样重要。一旦违约发生,避免大机构独占话语权,建立并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违约处置预案等。

针对信托违约事件频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2018年是信用风险大年。今年企业融资环境明显紧缩,非标、信贷、发债利率大幅攀升,受监管冲击和回表影响,企业再融资来源中对银行信贷和信托非标等的依赖性持续下降,对信用债公开市场的依赖性不断上升,导致市场上的信用风险暴露明显增多。

信托回归主动管理

资管新规落地后,直至2020年的过渡期,信托通道业务“只减不增”已是行业共识。

于是,回归信托本源、加强主动管理成为信托转型的必然方向。安信信托(600816)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动管理业务由2014年末的27%提升到2017年末的68%,并已在全国多个一线城市布局财富管理中心。

该负责人士直言,目前,安信信托已经主动缩减通道类业务,弱化信托通道化功能,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ABS)业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安信信托主动管理规模达到1585亿元,较去年初增加12.1%,占比提升至68%(去年初为6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0%。

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规模越高,对于信托项目的介入越深,信托报酬率也逐步提升。安信信托数据显示,过往3年,公司信托业务年化平均报酬率均高于1%(行业平均0.4%),其中2017年信托报酬率达2.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35%。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信托业务定位实业投行,主动管理业务主要以投贷联动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

记者还获悉,西部信托结合自身业务结构,在通道业务占比高的情况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通道业务增长,目前已暂停受理新报送的通道业务项目。

此外,包括中信信托、华鑫信托、紫金信托等公司纷纷表态,2018年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

不过,看似影响力微乎其微的信托通道业务,对于A股的冲击力却不容小觑。此前多次A股闪崩事件的背后,均与信托通道业务有关。

统计数据显示,一些闪崩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甚至出现了同一家信托公司的3至4款信托计划。

据初步估算,信托通道业务覆盖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总数的1/3。其中,陕国投信托无论从产品数量,还是资金体量上看,位列68家信托公司的榜首,被称为“A股信托通道一哥”。

信托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陈赤认为,近期发生的信托违约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企业前几年利用高杠杆扩张业务。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风控条件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前期债务到期时出现现金流问题,最终导致违约事件发生。而“去通道、降杠杆”,正好倒逼信托公司在主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