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理财 > 银行理财 > 正文

拟IPO银行剧透:"面试"被询49问 平均每家需答4个

2018-06-07 22:2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对于拟上市银行来说,IPO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闯关”——从报名并提交资料(受理环节)到笔试(反馈环节),再到面试(发审会审议),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伴随着近期郑州银行、长沙银行IPO相继过会,2016年以来“成功闯关”发审会的银行已经达到12家。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自从2016年6月份以来,成功通过IPO发审会的12家银行在发审会“面试”环节共被询问49个大问题,平均每家银行需要回答约4个问题。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伴随着“强监管”的持续,发审会近期对于拟上市银行所面临的新增行政处罚风险关注度明显提升。对于资产规模动辄千亿元量级的银行来说,罚款金额为数十万元的监管处罚或许仅仅相当于土豪收到了一张违章停车告知单,然而,当偶尔违章变成了经常乱停车,其引起的监管影响或将远远超过罚款金额的累计。

发审会“面试”必考:

业绩变动趋势与业务合规性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2016年6月份以来,成功通过IPO发审会的12家银行在发审会“面试”环节共被询问49个问题,平均每家银行需要回答约4个问题。12家银行中,贵阳银行被问及的问题最多,共7个;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则相对轻松,每家银行只需回答2个大问题,就拿到了A股“通行证”。如果从去年四季度“大发审会”履职以来的情况来看,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和长沙银行均被问了5个问题。

据本报记者观察,发审会提出的49个问题(注:实际上,部分问题内部包含多个相关问题),主要围绕业绩、合规性等6个维度。

其中,发审会首先对于拟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变动态势、资产质量最为关注,12家银行中,逾半数银行被要求对业绩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和疑点进行解释,近期拟上银行的几次发审会审核更是第一个问题就直指上述方面。

其二,发审会近期对于拟上市银行所面临的新增行政处罚风险关注度明显提升。多家拟上市银行被发审会问及“报告期内历次行政处罚是否涉及重大违法违规”,或“现有业务中是否存在较大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违规并且面临整改”之类的问题。近年来,在商业银行收到的众多罚单中,涉及拟上市银行IPO“窗口期”以及新上市银行的罚单受到了热议,从监管动向来看,拟上市银行违规的成本可能会增加。

其三,发行人股权结构和高管团队的稳定性、透明性。在49个问题中,与此相关的问题达到了11个。根据监管规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需满足一个条件:最近三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而拟上市银行在多年的等待中,高管阵容难免发生部分变化,甚至是较大变化,因此引来发审会关注。此外,股东是否构成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东质押冻结股权、履行相关减资程序是否存在潜在法律纠纷等事宜,也是监管尤其留意的问题。

其四,拟上市银行涉及重大诉讼。虽然仅有4家银行被追问涉诉事宜,但是此类问题往往对IPO通过与否有着较大程度影响。例如,发审会曾追问一家银行诉讼仲裁案件的进展,同时关注诉讼案件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是否充分,以及是否对发行人的持续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其五,银行理财产品、应收款项类投资、表外投资等各类产品的运行情况。12家银行中,有7家银行共计被询问了8个相关问题;其中,杭州银行在发审会仅被问及的两个问题中,就包括了理财相关事宜。发审会的问题可谓事无巨细,询问银行“是否充分了解理财产品投向的底层资产”、“是否存在集中兑付等重大风险”、“是否存在资金池”、“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保本理财的损失承担责任”等等。

其六,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在12家上市银行中,有两家银行被此类问题“砸中”。事实上,关联交易不仅是拟上市银行经常被问及的事宜,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合规性也一直受到监管的“重点照顾”。

此外,发审委还向部分银行询问了一些非共性问题,例如,不良债权转让的决策过程、董监事人员担任职务的合规性、对房地产行业发放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等等。

“笔试”环节注重:

规范性和信息披露问题

面试环节固然重要,笔试的表现显然也不能忽视,毕竟这是拟上市银行与监管最直接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处于“预先披露更新”阶段的拟上市银行所披露出来的监管反馈意见发现,监管部门主要从规范性、信息披露、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以及其他4大类问题对上市银行的发行申请进行反馈。

其中,监管对于拟上市银行规范性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的关注度最高,就两大方面提出的问题经常分别多达30余个。

规范性问题主要聚焦相关权属的合规性等等,例如,“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详细核查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列表逐笔披露报告期内发行人股权转让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转让的原因、转让价格及确定的依据、价款支付情况、受让股权的资金具体来源及其合法性”。

而信披问题则十分关注同业比较的细节,意在辨识招股书表述的真伪。例如,监管要求“补充披露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差异及优劣势,发行人与上述银行在贷款客户规模、定价及贷款不良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详细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各行业贷款规模及占比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对比情况,补充披露公司前十大贷款人的基本情况”等等。

相对而言,拟上市银行的财务资料大多比较完备,监管反馈的新要求自然也不会特别多,比较常见的是要求“发行人补充披露报告期比较数据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报表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变动的原因、依据和合理性”等等。

至于第四大类的其他问题,各家拟上市银行获得的监管反馈共性并不明显,大多聚焦于其自身的某些特性引发的监管关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责任编辑:KS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景气度处于高位 机械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 近期,工程机械板块跟随市场调整,走势一般,但行业景气度仍在高位运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持续向好等,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火热,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逐步上升。基于业绩确定性,工程机械板块仍是后市关注重点。(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

    2018-10-13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 聚焦“ABC” 互联网争霸进入下半场 】 日前,港股上市公司腾讯控股6年来首次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并压缩原有事业群。外界解读公司此举是为了将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提升到更核心的战略位置。事实上,不仅腾讯,国内百度、小米、阿里巴巴,国外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均调整组织架构,意在适应“ABC”变革。分析人士称,“ABC”已成互联网巨头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中国证券报)

    2018-10-13
  • 【 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 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 】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71家,其中已过会32家,未过会23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17家,中止审查企业22家。

    2018-10-13
  • 【逢低吸筹茅台格力等 北向资金昨日净流入10.73亿元】 北向资金节后开盘以来的浓厚避险情绪,终于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有所缓解。伴随着A股的止跌反弹,截至12日收盘,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境外资金合计净流入10.73亿元,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大幅净卖出的局面。曾遭北向资金大幅抛售的活跃标的个股,也悉数恢复了净流入态势。本周前4个交易日遭净卖出9208万元的格力电器,周五获净买入1.56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和大华股份周五也获得小幅净流入。

    2018-10-13
  • 【中证报:悲观预期必将修正 优质资产终会引领风潮】突如其来的海外市场动荡,打乱了A股9月下旬发动的上行攻势。在“过山车”似的走势背后,当下A股市场对利空的敏感暴露无遗,本质上这是经济悲观预期作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然而经过今年以来的逐步调整,A股对潜在风险的反映已经比较充分。优质资产在超跌之后,终将迎来修复契机。

    2018-10-13
  • 【财政部表态减税力度将扩大 增值税税率调整随时出台】据悉,对于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此前税务机关曾找第三方机构测算税率下调后的影响,因此年内有可能随时出台政策。”一位税务系统人士判断。(中国经营报)

    2018-10-13
  • 【墨西哥经济部长:将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墨西哥经济部长瓜哈尔多表示,将致电加拿大方面,寻求获得加拿大钢铝产品保护性措施的豁免;预计加拿大的钢铝产品贸易保护性措施将给墨西哥钢铝出口带来2亿美元影响。

    2018-10-13
  • 【9月房企融资成本达2017年下半年以来峰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9月典型85家房企融资总额8287亿元,同比减少11%。43%的房企融资额同比有所减少。下半年以来TOP50之后有发债的房企只有5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显著。从单月来看,2018年春节以来房企的各月平均融资成本,除6月外,基本都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9月整体融资成本反弹至6.91%,达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房企融资成本的增加预计将进一步限制融资规模的增长。(克而瑞地产研究)

    2018-10-13